扫一扫关注我们

重读英烈绝笔书

六国化工 陈 沐

发布日期:2019-09-23  浏览次数:26674

       从去年46日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同步开设“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集中报道793位(组)英烈人物,描摹共产党人的巍峨群像,呈现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做出的卓越贡献。每次收到报纸,阅读一篇篇专栏文章,重温革命先烈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叶挺、江竹筠、方志敏……革命先烈们将对理想信仰无限的赤诚,为之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激发出了澎湃高昂的诗情,浓缩在一篇篇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绝笔书中。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叶挺将军以此为座右铭,艰难危险、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不移其志。“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将军写于狱中的《囚歌》慷慨壮烈,激昂悲愤的曲调,宣示着他对牢狱生涯的体验和对生命、自由及尊严的悲壮思考。“在烈火与热血中永生”,更是成为叶挺将军留给后人的精神丰碑。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江姐(江竹筠)烈士在狱中书信里写道。江姐为保守党的秘密,面对令人骇然的严刑拷打咬紧牙关不妥协,是有钢铁意志的红岩英烈。

       很多人是通过影视剧,了解江姐革命生涯和悲壮故事的。剧中,江姐齐耳短发、身着靛蓝旗袍红坎肩、白色围巾的形象经典,深入人心。身为革命者的江姐,信仰坚定、不屈不饶、视死如归。但同时,她又为人妻子、母亲,是一个内心柔软、美丽的女人。她与彭咏梧结成革命夫妻,有过短暂却幸福的生活。被捕入狱后,虽早已做好赴死的准备,可作为母亲,她何尝没有“生之眷念”,能活下来陪伴儿子成长?可以想见,这种备受煎熬的心情伴随她在黑牢里的每一天。当年仅29岁的江姐走向刑场的时候,她把自己的梳子、牙刷、口杯……所有能送的东西都送给了其他难友,身上唯一带着的就是自己儿子彭云的照片。

       革命者无不饱含深情,憧憬着胜利的光明。“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方志敏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令多少中华儿女为之心灵震撼、情动肺腑!而今,这篇绝笔书中描绘的“未来之中国”,早已变成现实,成为和平年代里我们再平常不过的生活。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但凡是英雄,胸中有崇高之情,炽热的情感,诗书胸臆是情之所至、落笔烫金。夏明翰烈士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展现着豪气冲天、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龙大道烈士的“乌云总有一日散,共产东方出太阳”,抒写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艾青说:“诗歌既是思想的胜利,也是美学的胜利。”革命先烈用情感、精神、灵魂、生命和革命信念铸就的诗篇,既是烈士个体生命的诗,也是革命历程、民族史诗的见证,足以在历史长河中代代传唱、历久弥新。今天的我们重读烈士诗章、绝笔,是为了感念、深刻铭记,更是为了警醒、鞭笞、激励——忠诚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是对先烈精神最好的领悟,对先烈精神最好的传承!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