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致力改革 跨越发展 皖新传媒打造创新型数字化平台企业 ——专访皖新传媒董事长曹杰

发布日期:2016-09-15  浏览次数:5266

           

  温暖的春天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暖暖地覆盖着大地。

 

69日上午,皖新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杰在办公室接受专访。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自2011年起,公司便在内部实行改革创新,到了2015年,已实现年度收入223.2亿,利润总额8.57亿,资产总额达到226.16亿,分别是十一五末2010年的4.6倍,2.95倍和4.13倍。公司蝉联七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并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国同行业第一。”

 

2016年是皖新传媒金融转型的关键之年,曹杰表示,公司将把握机遇,加快转型,通过金融资本融合驱动产业成长,推动传统文化企业向数字化平台型企业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媒体发展的行业领先企业。

 

在危机到来之前改变

 

资料显示,皖新传媒的前身是安徽的新华书店,作为传统的国有文化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新华书店和教材配送两部分。2010年,公司将省内所有的新华书店及相关优质资产进行整体打包,在上交所主板实现上市,成为全国发行业主板首发上市“第一股”。

 

5年前,我们新华书店的零售业务一直都是亏损的,只有教材教辅的发行是挣钱的。然而,随着消费者的阅读方式和购买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主营业务面临冲击。”谈及过去,曹杰显得略为无奈。

 

“必须在危机到来之前进行改变”,曹杰的语气中透着不容妥协的坚决。实际上,早在2011年,公司便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内部改革。他坚信,公司一定可以通过传统主业的改革,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人们终生学习教育的服务商和集成商。

 

具体来看,公司通过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实现了员工能力与企业经营目标发展的动态匹配;用业绩说话,建立绩效文化,实现清晰的业绩导向;重新构建岗位体系,通过双向改革,形成统一目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了解,通过三年的改革(2012年—2014年),公司初步打通了供应链流程,实现了绩效考核完整体系,形成“以业绩论英雄、凭德才坐位置”的风清气正的企业绩效考核文化,员工的工作能力也得到大力提高。

 

如今,皖新传媒已形成“善其身、济天下”的核心价值观,未来公司将以文化教育为核心,紧抓传媒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把传统的主营业务打造成立体的文化消费、教育服务、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聚焦相对优势实现转型创新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司通过持续摸索,在管理创新、党建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聚焦相对优势,实现转型创新。

 

具体来看,公司通过管理创新实现员工能力与企业发展的动态匹配。自2012年起,公司采用平衡计分卡(BSC)作为企业绩效管理工具,此举对强化战略聚焦、提升主业运营效率、促进管理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已作为管理学案例进入哈佛商学院的课堂。

 

据了解,在“2015年战略执行全球峰会”上,公司成功入选全球企业名人堂,成为本年度获此殊荣的全球10家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在“以业绩论英雄、凭德才坐位置”的绩效导向之下,公司的培训费用大幅增加,着力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员工能力与企业发展的动态匹配。“公司的培训费从几年前的几十万,到现在的几百万,乃至千万!我们对员工一直都是花心血培养的”,曹杰表示。

 

党建创新方面,公司明确要加强党的领导,着力塑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氛围,打造五大品牌,包括巡回宣讲、党员360、下基层接地气、巡视督查、皖新故事。

 

对于战略创新,曹杰认为这是持续深化管理变革的重中之重,“在未来的日子里,公司将从传统文化企业向创新型数字化平台企业转型”。公开资料显示,未来,皖新传媒将通过传统主业提升与转型、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两轮驱动,以增强战略定力、完善战略执行系统为核心,强调战略引领与战略聚焦,形成文化消费、教育服务、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用金融工具驱动主营业务增长,实现企业战略创新。

 

模式创新方面,公司致力于探索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以新华书店铜陵图书馆店为例,该店是国内首家书店与图书馆的结合体,形成了城市地标性文化核心引擎。根据书店转型运营的目标,新的书店运营将以图书零售为主体,融汇文化创意、文艺展演等元素,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服务创新方面,作为学习教育的集成商与服务商,公司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打造了“送书到校,分书到班,服务到生”业内教育服务新标准。曹杰表示,这是公司服务大教育战略行动中延伸服务触角、细化服务内容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学校的迫切需求。同时,公司建立了教育服务专员体系,此举不仅能有效提升教材教辅发行服务质量,也为教育多媒体设备和在线教育渠道的进校服务提供便利,加强公司进校服务优势。据了解,上述教服新标准已经申报国家级服务标准。

 

曹杰向中国证券报透露,如果把皖新传媒为教育服务的演变升级分为3个时代,“送书到校”是1.0时代,“分书到班”是2.0时代,“服务到生”则是3.0时代。“我们希望借此打通教材配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服务细节、服务质量上体现发行环节的价值,更好传递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和温暖。”

 

对于融资创新,公司致力于以此方式实现公司最大价值。目前,公司非公开发行事项已通过发审会,此次融资20亿元将用于智能学习全媒体平台和智慧书城运营平台建设。“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第一次在资本市场进行的大规模融资,有利于公司资本卡位和市值流通”,曹杰告诉中国证券报。

 

公开资料显示,智能学习项目通过搭建智能学习全媒体平台,以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个人知识图谱,打造产品矩阵,解决传统教育的多重痛点,建立互联网教育生态圈。智慧书城运营平台通过现有网点进行“智慧书城”的复制和升级,同时运用“O2O”模式,建立基于会员消费大数据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对传统新华书店进行体验式改造,变文化的消费为消费的文化体验。

 

所谓平台创新,又称学习维生素,曹杰认为此举可助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未来公司将加快平台创新步伐。公开资料显示,在“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公司全面实施“传统业务+互联网”计划,落实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建立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和完整而有层次的业态组合,积极构筑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的思维和平台的理念促进产业融合。

 

曹杰表示,公司将以地面渠道和数据资源,打通以知识点为颗粒度的“家庭和学校、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线下”的智能学习闭环,以驱动学习维生素聚集、聚和、聚变,形成金融闭环。确保探寻测试、优化金融产品与数字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谈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公司认为势在必行。目前,公司已成功收购中国最大的自媒体数字化出版企业——蓝狮子。此举是公司作为传统出版发行企业主动拥抱新媒体,向互联网出版延伸的有益尝试,加速传统出版与互联网出版融合,是公司践行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重要举措。曹杰表示,未来公司将实现由图书发行向上游互联网内容出版和新媒体运营领域的延伸,丰满产业链,激活现有资质资源,加速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与融合。

 

对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这为公司战略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公开资料显示,为推动产业链整合,真正实现数字内容资源的全聚合,公司成立了科大新媒体研究院。据了解,公司与中科大的战略合作将专注于终身学习云平台、基础教育云平台、数字教科书的打造,加快实现数字教育、终身学习、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应用领域产业化的战略升级,做实公司战略转型的研发技术支撑,为教育领域提供新型与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在互联网教育内容创新上,公司聚焦开发科学可视化数字教育内容,致力于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内容提供商和数字交互技术集成商。具体来看,公司与中科大合资建立新知数媒公司,并开发了美丽的科学系列教科书,目前《美丽的化学》已正式亮相。据了解,MR数字教科书融入了VRAR技术,以打造精品数字教育内容为核心,旨在解决纸质教材困境,满足学习新需求,并拥有科学-技术-教学-艺术相融合的创新DNA,同时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协作、交互、泛在学习,满足用户数字化学习新需求、开辟在线教育产业核心市场。

 

打造三大立体产业集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曹杰看来,“改革是困难的,转型之路也是痛苦的。好在,信念是坚定的”。作为正在转型中的文化企业,在谈及未来发展的时候,曹杰表示,公司将围绕布局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教育服务功能、建设新型文化流通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把横向的、平面的业务变成纵向的、一体化、跨界跨行业的产业集群。

 

“要推进全方位、多平台的文化服务体系布局”,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曹杰称公司将加速门店转型升级,建设中国最美书店;并通过创新平台业务发展,变文化的消费为消费的文化。

 

曹杰告诉中国证券报,公司将从外部形象、经营内涵、管理模式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对门店全方位加快升级,并与腾讯战略合作打造新一代“智慧书城”。同时,公司将在此前建成的铜陵图书馆店的基础上,采取复制和模式创新等方式,打造具有多样性的门店体系和公司特色及影响力的文化商业品牌集群。

 

未来,公司还将重点拓展政企业务,延伸文化服务功能。曹杰表示,公司要充分发挥其国有文化企业的优势背景,以图书为媒介、以文化为纽带,与各类政府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政企客户终身学习文化的集成商和提供商;还要深度挖掘传统领域,积极开拓新兴领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解决方案;以及与各级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努力成为最好的图书馆服务商。

 

同时,曹杰认为,要不断优化教育服务功能以形成核心优势。他指出,公司要以“服务到生”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拉升行业服务新标准,打造全国发行服务新标杆。其次要提升教育装备品牌竞争力,以金融工具和PPP的方式介入智慧城市或教育垂直化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占据省内教育领域装备业务龙头地位,在周边省市形成规模化的高质量用户群,扩大区域市场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并建立教育装备统一售后服务平台,实现从方案的供应商向整体教学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变。

 

不仅如此,公司还将全力推进智能学习全媒体平台建设。通过与优势的互联网教育企业合作,引入推广优质互联网教育产品,迅速进军全省乃至全国互联网教育市场;搭建面向教育细分市场、跨界经营的线上平台,以及发展校园店和校园商圈店,实现“智能学习闭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进一步扩大终端用户;并研发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省外市场占有率。

 

此外,曹杰告诉中国证券报,公司要由传统文化物流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型提升。此举首先需要建立现代物流立体网络,并立足安徽、辐射全国,完成皖中、皖南、皖北五大物流基地建设,构筑三大物流枢纽,以及华北、华东物流分拨中心的建设。其次需要以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同时还要立足出版物物流,服务家电、电子等行业,推进专业化物流体系建设,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新能源汽车租赁等新型服务模式,完善物流产业链条,推进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曹杰看来,能力是跟不上行业变化的,改革也是没有终点的,因此必须要时时具有危机意识。他同时向中国证券报谈到,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石头用完了;石油时代的结束也并意味着石油的枯竭。“所以,传统文化企业的落寞,一定不是文化的枯竭,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证券报 特约通讯员 李景朝 余安然

 

 

笔者手记:

 

对于曹杰,笔者之前在公司股东大会、机构调研大会上都有见过,而这次的采访,让笔者和曹杰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整个采访的过程,曹杰表现出来的谦虚、善谈、睿智与亲和力让笔者印象深刻。

 

对于中国的文化产业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又能做大做强,曹杰表示信心满满。在他看来,一个传统企业要想转型成功,不在于结果如何,重点在于过程。至于如何做,首先思想上要自我否定,要看清自己,才能真正进入新的领域,其次配套措施要跟上。

 

或许,正是曹杰对自己、对公司的清醒认识,才促使他带着公司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向前、积极转型。如今,公司已经形成了“善其身、济天下”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所谓善其身,并不是要求员工独善其身!济天下,也不是要求员工达济天下”,似乎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传递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曹杰告诉笔者,“善其身”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扮演好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种种角色,向周围的人释放善意。“济天下”则是指要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能变得好一点点。除此之外,忠孝节义、温良恭俭让都是我们终身学习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准则。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本次采访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曹杰的“清醒”,以及对一个正能量的价值观的不懈传递。在未来的时间里,曹杰将在皖新传媒创造怎样的神话,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Baidu
map